2018年11月27日星期二

知乎日报: 如何评价独立音乐人花粥遭大学老师批评《盗将行》的歌词「狗屁不通」一事?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如何评价独立音乐人花粥遭大学老师批评《盗将行》的歌词「狗屁不通」一事?
Nov 27th 2018, 12:08

相关链接:《盗将行》

张佳玮,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确实不通。

历来许多人吐槽所谓古风圈,都厌恨他们堆砌意象。其实这用法,倒是古已有之,甚至是东方文学的特色之一。连美国大诗人艾兹拉·庞德都佩服,说中文诗歌用意象构成画面是一绝。

堆意象本身并不是坏事,比如温庭筠《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柳弱蝶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但上头两首,大家也看到了:堆砌归堆砌,内在逻辑是和谐成立的

温庭筠先来一堆莺语花舞,睡金枕宫锦,再看柳蝶飞,想到辽阳远征的意中人,一条线贯穿完美。马致远则老树乌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断肠人天涯,井然有序。

如果温庭筠来个莺语花舞,古道西风,柳蝶交飞,感觉就不对;马致远来个枯藤老树昏鸦,金枕宫锦凤帷,断肠人在天涯,就感觉很突兀。

堆砌也得讲基本法。就像你泡菜午餐肉牛肉泡面一锅烩,是部队锅;奶酪白酒火腿一锅烩,是瑞士奶酪锅;巧克力酱滚热了放杏仁酥,比利时也有。

你如果给我来个午餐肉奶酪巧克力酱一锅烩——我跟你拼了!

那,理一下题目里这首杂烩。具体词句就不吐槽,只说意象。

城关座马,衣摆掀裙;下面变江贼大盗,然后就是"与虎谋早餐",唔……

拿钓叟和卧龙说事勉强是找姜子牙和诸葛亮的梗,之后蜀中关外勉强是说杀伐;然后"笑像一条恶犬",唔……

然后我只好放弃理解了。

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诗歌嘛、歌词嘛、艺术嘛,完全可以敞开理解。

的确,当然,这也不新鲜了。

问题是这一点,钱钟书先生早七十年前就吐槽过了。

《围城》里有个诗人曹元朗,曾经端出过这么个玩意:

昨夜星辰今夜摇漾于飘至明夜之风中(二)
圆满肥白的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三)
这守活寡的逃妇几时有了个新老公(四)?
Jug! Jug!(五)污泥里——E fango e il mondo!(六)——夜莺歌唱(七
)……

这诗也是狗屁不通,只是靠后面注解唬人:后面无字无来历,李义山、爱利恶德(T.S. Eliot)、拷背延耳(Tristan Corbiere)、来屋拜地(Leopardi)、肥儿飞儿(Franz Werfel)的诗篇都有。鸿

曹元朗很得意:

"我这首诗的风格,不认识外国字的人愈能欣赏。题目是杂拌儿、十八扯的意思,你只要看忽而用这个人的诗句,忽而用那个人的诗句,中文里夹了西文,自然有一种杂凑乌合的印象。不必去求诗的意义。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

发现没有?狗屁不通词句的作者,大都是这么解释的:"我们有典故,你们不要去求诗的意义!"

当时苏文纨还打圆场,说这诗很好。

而代表钱钟书意见的方鸿渐,对此的反应是:

方鸿渐忽然有个可怕的怀疑,苏小姐是大笨蛋,还是撒谎精。

喏,古风圈相当多数东西也是这样。杂拌拼盘,不知所云。而且并不是普通的不知所云,是仗着"我们这是古风""歌词嘛本来就这样"做挡箭牌,仿佛不通还很有理由似的。

"是大笨蛋,还是撒谎精"。

所以咯:

哪怕是堆砌意象元素的艺术作品,也是要根据基本法的。

没有内在逻辑、光靠堆砌意象搞大忽悠的玩意儿,在 20 世纪的现当代艺术交集之际出现过不少,已经被批得一塌糊涂了。

即,光靠"我们这是艺术"、"诗歌有意义是诗的不幸"、"可以有各种理解方法"这些挡箭牌,已经蒙混不过去了。《围城》是 1940 年代的作品,而钱先生那时已经吐槽得很到位了:

这种胡乱拼盘(而非温庭筠级别的有逻辑拼盘),就是仗着文化做挡箭牌,有恃无恐地狗屁不通。

最后,看看什么叫有文化的拼盘。

博尔赫斯在他晚年一本写《天方夜谭》的诗集开始,这么题词给自己当时的助手、后来的妻子:

为了地图册上的蓝海和世上的大洋。
为了泰晤士河、罗纳河和阿尔诺河。
为了一种铁的语言的词根。
为了波罗的海海岬上的一堆篝火,helmum behongen(摘自《贝奥武夫》第 3139 行,这才叫有文化的引用)
为了高举着盾牌、横渡清澈河流的挪威人。
为了我看不见的一条挪威船。
为了阿尔辛的一块古老的石头。
为了奇特的天鹅岛。
为了曼哈顿的一只猫。
为了吉姆和他的喇嘛。
为了日本武士傲慢的罪孽。
为了一幅天堂的壁画。
为了我们没有听到的一段和弦。
为了我们不熟悉的诗句(诗句多如沙数)。
为了未被探索的宇宙。
为了纪念莱昂诺尔·阿塞韦多。
为了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和晨昏。
为了今后的你;为了我也许不懂得你。
为了这一切不同的事物,正如斯宾诺莎所预感的那样,这一切也许只是一件无限事物的表象和侧面。我把这本书呈现你给,玛利亚·儿玉。

妙在各色典故意象到了最后,还用斯宾诺沙收了一句:"这一切也许只是一件无限事物的表象和侧面"——一下子把所有典故收起来了有没有?

所以咯,堆意象不可怕,只要有内在逻辑。

彼此没有内在逻辑的意象也不可怕,可以靠有文化的逻辑收尾来束出味道。

最怕的是:跳来跳去凑字的,又说不出内在逻辑,只好用"诗有无数种理解法"来挡箭,那就不用怪人说狗屁不通了。

还是钱钟书先生的话,对这类硬堆辞藻的玩意:

你看他那首什么《拼盘姘伴》,简直不知所云。而且他并不是老实安分的不通,他是仗势欺人,有恃无恐的不通,不通得来头大。

钱钟书先生比较客气,没带狗屁俩字,但狗屁不通的意思,早七十年前就表露过了。

而为这种玩意儿辩护的,按照方鸿渐的意见:是大笨蛋,还是撒谎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