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2月4日星期一
我国将对节水评价不通过项目从严叫停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马朝旭出席安理会高级别公开辩论会
| 
 |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除夕全国火灾形势平稳
| 
 | 
转发: 小辣椒奏响“新乐章”(新春走基层)
源: 时政频道
投递时间: 2019年2月5日 8:00
作者: 本报记者 周人杰
主题: 小辣椒奏响"新乐章"(新春走基层)
|   "辣椒产业是我们村的'老生意',这两年外出务工的人回来多了,开始琢磨起文化旅游的'新生意'。"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花�I村党总支书记梁正锋喜滋滋算着增收账。这个位于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的山区村,山路十八弯,人口七八百,每到春节,返乡的年轻人便聚在一起,聊收获、谈未来,热闹不已。   "再往后,一是要注重产品品牌宣传,二是要搞多样化、差异化生产,不能只有晒干红辣椒。"合作社的"掌门人"罗旭光畅想道。10年前,大山深处建起了农民辣椒合作社,现如今,走出大山的"花�I辣椒"让每家每户增收一两千元,成为脱贫路上重要支撑。"对!我们的辣椒要是做成辣酱,装上瓶瓶,不比有的大牌差。"去年脱了贫的吴信高插嘴说,他在东莞做家具赚了些钱,正琢磨药材生产,将来要是辣椒厂上了规模、做了深加工,"也愿意投点钱!"   "去年搞了'杜鹃花节'和'荷花鱼节',短短三四天就吸引来不少自驾游客。"说这话的"苗妹"吴小舒,大学毕业后从南宁回到县里,她身边不少小伙伴都想利用"互联网+"加上党的好政策,加上绿水青山的旅游业,实现苗乡的脱贫致富梦。   从村部的会议室,到老乡的火塘边,从广场上的民族舞,到市集上的喧哗声,苗乡处处能听到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芦笙吹起,鞭炮响起,诱人的同年宴摆起,乡村振兴的新乐章正在这里欢快演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05日 02 版) | 
转发: 人民幸福安康 祖国繁荣吉祥
源: 时政频道
投递时间: 2019年2月5日 8:00
作者: 人民网
主题: 人民幸福安康 祖国繁荣吉祥
|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连日来,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迎新春庆佳节活动,浓浓年味铺满神州大地。      上 海   大年三十,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年味浓浓,书法家与身着红装的志愿者们一起提笔悬腕、挥毫泼墨,为春节假期来党的诞生地参观瞻仰的各地观众,现场书写一幅幅寓意美好祝愿的新春"福"字。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的迎新送"福"贺新春活动。有现场参观者表示,除夕来中共一大会址参观,不仅能重温党的光荣历史,还能感受过年的喜庆氛围和传统民俗文化。   重 庆   春节期间,重庆多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新年活动。重庆园博园举办"新年迎春花展",以及写春联、摸"福"字、抬花轿、拜寿等年俗活动,丰富了老百姓的春节假期文化生活。在涪陵区蔺市镇的庙会上,川剧、跑旱船、焰火晚会、耍狮舞龙、秀山花灯等重庆非遗节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   南 京   花灯照亮了秦淮河、夫子庙、明城墙……六朝古都南京,处处流光溢彩。"明城七十里,春联送万家",100多位书法家、近千名青少年代表,日前在中华门城堡上撰写了1000余副春联,免费赠送给市民。围绕春联这一主题,南京市持续开展了征春联、撰春联、挂春联、送春联活动。   腊梅牌的香肚、绿柳居的素什锦、江苏饭店的炖生敲,盛满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家宴之上,座次、上菜、夹菜,融进了优秀传统仪式……在南京开展的"寻找正宗年夜饭、守护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很多商家不仅提供传统名吃,还奉上浓浓的年俗文化。   杭 州   腊月二十八晚上,2019年浙江省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主场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场口文化礼堂启幕,16个带着年味、乡土味、文化味的节目精彩亮相。据了解,春节前,浙江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已举办"村晚"6000多场。文艺汇演、新春集市以及民间手工艺、民俗文化、非遗等展示,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新春文化大餐。   南 昌   大年三十,南昌八一公园内熙熙攘攘,红色灯笼装点的樟树下,站满了参加第二届"传统民俗庆团圆・南昌味道南昌年"新春文艺汇演的游人。现场参加新春送祝福的人络绎不绝,有的用"祖国在我心中""南昌味道南昌年""我爱你中国"等脸贴纸表达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祝福;有的在祝福墙上写下新一年对工作、生活、爱情的美好期望。   广 州   腊月二十八,广州市11个迎春花市、2717个档位齐迎来客。年桔、红掌、海棠、蓝杜鹃、帝王花等,令南国羊城姹紫嫣红、年味浓浓。今年广州市迎春花市节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特地为传统花市引进了"新面孔"――10个AI(人工智能)花市。在AI花市"旗舰店",两款智能机器人"克鲁泽"和"悟空",将一连18天为市民游客当AI客服、介绍花卉知识。   在"我们的节日――'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8位"广州榜样"讲述自己的故事。每年花市,也是大小志愿者做公益慈善的日子。花市开锣头一天,在滨江路上的海珠花市,一群来自昌岗东路小学的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开展义卖活动。   西 安   除夕当天,古城西安白鹿原白鹿仓,热闹非凡。"咚咚锵,咚咚锵……"伴着震耳的锣鼓声,舞龙舞狮等巡游队火热登场。白鹿仓中华绝技大庙会,是古城"西安年・最中国"春节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期间,"中华绝技贺新春、年俗文化耀新年、非遗杂技绚佳节"等年味活动将轮番上演――雄狮贺喜、铁壁飞车、空间穿越等20多项绝技,民间非遗老艺人的拿手绝活,变脸、跑旱船、华阴老腔等各类民俗表演,都将让游客畅享创意中国年。   (本报记者曹玲娟、蒋云龙、申琳、江南、魏本貌、罗艾桦、黄福特、高炳) 
 | 
转发: 新春走基层 一起过大年
源: 时政频道
投递时间: 2019年2月5日 8:00
作者: 人民网
主题: 新春走基层 一起过大年
| 
 
 
 
 
   大年三十,本报记者走进码头工地,坐上老乡炕头,体验了奋斗者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发展巨变。只有真正闻到泥土的芬芳、踩到大地的厚实,才能用笔和镜头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践行"四力"要求永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   ――编 者       北京交警   过节守夜在路上   本报记者 王昊男   年三十的路,格外顺。从位于北京西北五环的家里,到故宫边上的西华门大街,20多公里的车程,记者只用了30多分钟。是啊,除夕夜,谁还会在路上?   电视上的春晚刚开始,孟昆玉就登上了警车。作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支队府右街大队大队长,他要巡视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路。   "你今天来着了。这么宽的长安街你见过吗?人这么少的金融街你来过吗?这可是我们特有的'福利'……"从警18年,这是孟昆玉在路上过的第十七个除夕夜。习惯了一人一车、与路相伴的他,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格外亲切。   "有人回家过年,就得有人过节守夜,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办公地点紧挨中南海的府右街大队,辖区道路总长56.16公里,主干道11条,灯控路口49处,孟昆玉说,"越是过节我们越不能松劲,除夕夜大队安排了7名民警在岗值班,两辆巡逻车,每3小时轮一班。"   一路畅通,但孟昆玉的车,却开得很慢。他说,真舍不得开快。"一年365天,这些路天天看,却怎么也看不够。"孟昆玉说,这路上载着责任。   临走时,孟昆玉在微信上给记者发来了一首歌,推荐路上听。"我亲爱的交警老爸,下班总是很晚回家,时常忘记我的生日,也很少陪伴妈妈,长大以后我才明白,你用心守护每个家……"伴着稚嫩的童音,回家的路一路畅通。   记者感言:团圆的日子,总会有人与团圆无缘,正是平凡却又闪闪发光的他们,构成了城市最温暖的底色――平安。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别样"春运"一样忙   本报记者 靳 博   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半,一声汽笛长鸣。   20万吨集装箱货轮"让梅尔莫兹"号满载5147个标准集装箱,从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缓缓出港,驶向欧洲。   "今天最后一艘离港船舶平安驶出。"码头调度指挥中心内,船舶调度员王伟长舒了一口气,"航运物流,时间就是生命。特别是国际航线,大年三十也会按计划停靠、离港、装卸,我们加班加点,就是为了提升物流速度,减少企业物流成本。"   "提起春运,大家都以为是'运人',其实港口的春运也很忙。"参加工作11年,王伟已记不清在岗位上度过了多少个春节假期。而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港码头,则成为他职业生涯中难忘的记忆。"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我特别振奋,这就是我们这个平凡岗位的意义所在。"   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总经理助理么学成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太平洋码头13条线路、50台场桥,80多名员工继续坚守港口作业一线。港口智能场操作系统今年"五一"前后就可以规模化应用,"到时候只需要原来1/4的人力即可完成港口作业。"   记者感言:把"春运"的视界放大就会发现,如果说航空、铁路等承载的是乡情,那么航运物流承载的就是消费者的希望,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西藏拉萨三有村   搬迁三年变化大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   大年三十下午4点,记者来到西藏第一个易地搬迁点――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的尼玛家。宽敞的客厅里,暖气片散发着热气,屋顶和墙上藏式图案精美,消毒柜、冰箱、液晶电视一应俱全。   在西藏,除夕主要是准备"德格"(类似麻花)等食物,寓意来年丰收吉祥。要把糖果、水果都摆在客厅桌上,越丰盛寓意越好。这是54岁的尼玛搬进新家后的第三个春节,她拉着记者的手说,今年过年更有底气了,"以前没搬来之前害怕过年,看到邻居准备的年货丰盛,自己没条件,连新衣服都不舍得买。现在家里年货越来越丰盛,过年气氛越来越浓。"   尼玛一家原来住在土坯房里,家里3亩地轮换种植青稞和小麦,亩产分别只有300斤和400斤,仅够糊口。零花钱主要靠父亲做家具手工绘画,每年大概有6000元的收入。如今,她们住在140多平方米的2层小楼,还有4间卧室和1个储物间。"3年前从山沟里搬出来时,房子是免费的,还给配了家具。"尼玛说,"现在我和女儿女婿都有工作,加起来一年收入17万元,前年就脱贫了。"   6点半,尼玛家的"德格"等已准备完毕,记者起身告别。鲜艳的国旗飘扬在大门上方,门口洁白的哈达随风飘动,让人感觉生机勃勃……   记者感言:连续两年与农牧民群众过除夕,听他们分享喜悦与幸福,用笔写出他们的真实生活,我找到了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快乐与感动。      广东广州一建筑工地   乡音共叙新生活   本报记者 罗艾桦 黄福特   "新年到,好运来……"除夕夜,位于广州海珠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的中建二局华邦国际中心建筑工地,传来喜庆的音乐,洋溢着欢乐气氛。远处的塔吊已经停工,没有了平日的喧闹。今年共有20多名工人留在工地过年。   食堂里,热情的工人们招呼记者一起包饺子。湖南话、云南话、河南话、四川话……来自天南地北的工人们一边擀着饺子皮,一边聊着过去一年的新变化,各地的方言口音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   肖健是一名扎钢筋工人,来自湖南东安,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去年只身一人来到广州打工。"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师傅手把手教,我一个月就掌握了技巧。"肖健告诉记者,"现在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春节给自己买了新手机、新衣服。"   工人们在热闹地包饺子,李小龙和赵国香两口子正忙碌地打扫卫生。来自湖南永州的李小龙外出务工近30年,今年一家五口同在广州过年。见证了城市几十年的变迁,李小龙感触很深,"现在工地很少见到尘土飞扬,除尘施工、包裹施工,非常整洁。看新闻上总说粤港澳大湾区,我们现在参与建设的就是,自豪得很!"   记者感言:工人兄弟非常朴素,话不多,他们用双手为自己、也为我们的城市创造着美好生活。      新疆塔城   欢歌送给护边人   本报记者 杨明方 胡仁巴   2月4日,农历除夕,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赛尔群山白雪皑皑,阳光灿烂。一大早,记者从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出发,一路向西,来到中哈边境铁布肯乌散乡哈尔哈木尔3号边境警务站。   "把欢歌送给可爱的护边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仙巴依尔带领本地"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来到这里,把"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慰问演出送到护边员身边。   皑皑白雪与蔚蓝天空之间,一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国网和布克赛尔县供电公司组成的国家电网天山雪莲共产党员服务队一组6人,为保障慰问演出供电,特地出动两台车进行保电巡线。   铁布肯乌散乡党委书记单长青告诉记者,全乡有住边户16户,护边员100余人,承担着20多公里长边防线的巡边护边任务。每个警务站8名护边员为一组,24小时巡边执勤,10天轮休一次。边境用水等较困难,工作非常辛苦。   哈萨克族护边员艾得列提的家就在3号站旁边。从2017年开始,他和妻子努尔沙哈提两人每月各有2000元护边员工资。"党和政府关心我们,我们要为国家尽好公民的义务。"艾得列提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精彩演出,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者感言:我们已连续4年在新疆走基层途中过节,从人们的喜悦、欢笑和故事中,真切体会到新疆各族人民热情好客、"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情与力量。      江西瑞金华屋村   老区群众话丰年   本报记者 任江华   2月4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江西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自然村,鞭炮声时时响起,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一派过大年的喜庆。   "过年了,吃团圆饭啦!"85岁的华崇祁声音洪亮,招呼儿孙们上桌。6个孩子回来了5个,连同孙辈、重孙辈共22人。蒸肉丸、鱼包、黄元米�@……客家特色菜肴在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   "来,尝尝我们自己大棚里种的蔬菜。"二儿子华水林热情地给记者夹菜,今天一大早,他开着三轮车送了一车菜到圩镇市场,卖了400多元。   2018年,华水林流转10亩土地建起蔬菜大棚,种植苦瓜、茄子、辣椒等,纯收入6万多元,成为村里脱贫致富先进典型。   村里发展了电商,华水林是电商蔬菜收购服务站负责人,带动发展起大棚蔬菜200余亩。"不消一天,我们的蔬菜就能通过电商物流配送专用车运出去。今天周边大城市许多家庭团圆饭吃的蔬菜都是我们种的呢。"华水林满脸自豪。   华屋村建了乡村旅游公司,对旧土坯房进行了修缮,将其打造成旅游新村。红色景观和绿色环境相得益彰,游客络绎不绝,村里顺势把闲置的房间建成农家民宿,又是一笔收入。去年华屋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1600元,老区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甜。   记者感言:2012年以来,我不下10次到华屋村采访,常来不厌,常来常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老表们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深深感染激励着我。      四川成都战旗村   旅游红火春意浓   本报记者 张 文   "亮灯��!"除夕之夜,记者走进四川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的"乡村十八坊"――光彩夺目、造型各异的彩灯,熙熙攘攘的游客,一番热闹的新春景象。   "战旗艺术节会持续到3月上旬,灯会只是其中一部分。"战旗村党总支委员李光菊告诉记者。一个以村命名的艺术节,何以成为闹新春的旅游热点?"我们本来是农业村,是改革给村子'贴了金'。"李光菊说。   李光菊告诉记者,2015年郫都区被列为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战旗村抓住机会,兴起了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和现代农庄的发展热潮。村民们通过自筹资金,自主设计、修建,保留了川西民居小桥流水、修竹环绕的独特风格。   如今,这里已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钟爱之地。十八坊里,灰瓦白墙石子路,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分布着榨油坊、酱油坊、布鞋坊……游客们手捧刺绣精美、制作精细的布鞋啧啧称赞。来自德阳的游客吴哲告诉记者,自己是专门来买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昌布鞋的。   走出十八坊,在街口帮忙维持秩序的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一见到记者,便报起喜讯:2月1日,战旗村拿到成都市颁发的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今后能更加便捷地经营集体建设用地,"新的一年,我们要放开手脚大发展!"   记者感言:美丽乡村依靠改革创新和努力奋斗才能铸就。只有在农村改革中持续发力,新的一年才能出现更多的"战旗村"。      制图:郭 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05日 04 版) | 
 
        
        
                  

